清代汛塘分布

汛塘是清代臺灣地方統治最末稍的機構,在數量上也最多。如何有效地部署營兵,以達平時防治盜匪、亂時又能靈活調度的功用,是統治者的重要課題。清朝平定臺灣之初,議定駐臺軍隊的規模與部署。臺灣府城以南,主要由南路營駐守。南路營本部與鳳山縣署同駐興隆里,縣治以外地區,分別由康蓬林汛、觀音山汛、鳳彈汛、下淡水汛等四汛駐守,各汛於自己的管區中又布置若干個塘。至於府城以南屬臺灣縣的地區,則由鎮標營的中港崗汛、舊社汛、桶盤棧汛等三汛駐防。總計臺灣府南路,共有陸路一營、七汛駐防。北路方面,雖然全島名義上屬於清廷版圖,但初期北路官方統治所及之處,最北只到半線、大甲溪一帶。半線以北,官方只能藉由通事管理番社。

康熙以後的歷次部署變動,大抵都盡量將官兵配置在重要道路的交通要衝上。即使是幾次為了防番或防匪,在比較偏遠的山區設置重兵,最後也都會被遷移到南北道路的要衝上。此外,真正報請中央兵部核准的營制改革並不多見,而且大多在大亂之後,藉著善後的名義更動,但地方往往自行重新分配兵力,以符合最實際的防務需求。

資料與資源

基本資訊

資料類型 科學與統計資料
語言 中文 (zho)

時空資訊

空間範圍 顯示更多
{"type":"Polygon","coordinates":[[[119.98956307768825,22.244191752854633],[119.98956307768825,25.300165228707296],[121.78033456206322,25.300165228707296],[121.78033456206322,22.244191752854633],[119.98956307768825,22.244191752854633]]]}
空間範圍.X.min 119.98956307768825
空間範圍.X.max 121.78033456206322
空間範圍.Y.min 22.244191752854633
空間範圍.Y.max 25.300165228707296

管理資訊

產製者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聯絡人 廖泫銘
聯絡人的電子郵件 veevee@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