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南山公墓點位與環境的關聯性分析

    由2023暑期實習生洪偉豪產製的南山公墓點位資料。
  • 2023 GIS中心:南山公墓相關資料

    2023中央研究院GIS中心實習資料
  • 全台/台北盆地空間資訊及社會經濟統計數據

    本資料集為全台範圍內的相關圖資,用以與社子島相關數據進行橫向比對。資料集包括土地使用與地形圖資、社會經濟統計資料、人口統計資料、以及綠基盤研究室整理整數據。
  • 台灣溪流河川及區域排水治理計畫工程明細資料與網路地圖

    此資料集彙整2006-2013年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2014-2019年流域綜合治理計畫、2018-2022前瞻水環境建設計畫,包含林務局、水土保持局、水利署各單位的工程明細資料;並將彙整的工程明細資料表轉換成空間點位資料圖層,運用QGIS Cloud免費服務發布網路地圖,以利公眾查詢治理工程的空間位置和基本資訊。
  • 整合永續發展目標之生態系服務與土地治理:以濁水溪流域為例-集水區土地劣化分析與生態系服務評估工具整合應用(子計畫一)

    人類活動及相關土地利用變化加速土壤侵蝕,並對生態系統養分、碳循環,和土地生產力以及世界社會經濟影響重大,可能造成土壤不可逆的土地退化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日益增加人口與糧食需求加重土壤利用與壓力,從而加劇侵蝕、森林砍伐、土地利用變遷,利用SWAT模型分析集水區水、砂及營養鹽變化,以揭露土地生態系統服務變化與潛在土地退化過程,如生物多樣性減少、碳儲量減...
  • WP3_詳測土壤圖

    資料來源:農委會資料查詢平台 https://data.coa.gov.tw/Query/ServiceDetail.aspx?id=D77 提供全台平地土壤圖包含:英文土系名、中文土系名、母質種類、土壤特性、土壤形態、排水等級、石灰性、坡度、表土酸鹼性、第一層質地、第二層質地、第三層質地、第四層質地等欄位資料。 <本資料適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使用規範>
  • Re-deposit: Place Names in West Central District of Tainan

    Place Names on Ancient Maps of West Central District of Tainan, Taiwan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Place Name and Type via Google Translation 500 place names, 50 years (1875-1924)...
  • 清代汛塘分布

    汛塘是清代臺灣地方統治最末稍的機構,在數量上也最多。如何有效地部署營兵,以達平時防治盜匪、亂時又能靈活調度的功用,是統治者的重要課題。清朝平定臺灣之初,議定駐臺軍隊的規模與部署。臺灣府城以南,主要由南路營駐守。南路營本部與鳳山縣署同駐興隆里,縣治以外地區,分別由康蓬林汛、觀音山汛、鳳彈汛、下淡水汛等四汛駐守,各汛於自己的管區中又布置若干個塘。至於府城以...
  • 清代臺灣港口分布圖

    清代臺灣港口的分佈、規模與變化和互動關係,反映了人為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的結果。由於清代臺灣各地的開發,先後有別,而形成明顯的地與差異。清領時期臺灣尚未發展承擔一市場體系,而是以港口市鎮為據點,在時間推演下,才漸漸發展出獨立的市場圈,各自與對岸各地區貿易往來。而島內各市場圈之相互流通,雖有陸路運輸,但是主要仍是依賴沿岸海運。因此,港口在清領時期全臺物...
  • 清代臺灣番界

    This dataset has no description

  • 日治時期警察機構沿革與分布

    總督府在日治初期改隸紛亂「乙未之役」結束後,於1896(明治29)年四月開始實施民政,警察機關採用「(縣)知事—支廳長—警察署長」三級制度。當時官署改廢頻仍,1897(明治30)年,將一般行政事務與警察分離,改歸新設的辨務署管理。但在「軍憲警三段警備制」下,專責警務的警察署負責的區域只為平靜地帶,對治安的維持仍居軍憲之輔助地位。...
  • 清代臺灣人口統計

    對於臺灣歷史人口的統計研究,限於諸多文獻資料尚待深掘、釐清與推證,因此臺灣各時期人口總數的消長變化,過去學者們並未有一致的共識。面對相關史料的缺憾,以及臺灣各方志中賦役戶口統計的不可靠性,如何再呈現臺灣人口的變化,除了靠學者以最新的研究彌補之外,還可利用地圖將臺灣人口分布情形做清楚的說明。...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乾隆末年,北路山後噶瑪蘭(《臺灣府志》、《諸羅縣志》寫作蛤仔難,又作蛤仔蘭)地區漸有漢人入墾,至嘉慶中葉時已有數萬人之多。嘉慶十一、十二年(1806-1807)又有海寇蔡牽與朱濆進犯噶瑪蘭。清廷為了管理當地民番及防範盜賊活動,於嘉慶十五年(1810)將噶瑪蘭收入版圖,繼於嘉慶十七年(1812)增設噶瑪蘭廳,至道光三年(1823)時設有七堡,到道光十五年...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道光十五年(183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同治十三年(1874)日軍侵臺,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派沈葆楨來臺辦理此事。他勘查當時臺灣情勢,上奏建議在臺灣南北部增建廳縣,並在中部水沙連及後山卑南地區設官理番。於是光緒元年(187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光緒二十年(1894) ,巡撫邵友濂奏准移省會至臺北,又奏准於淡水縣大嵙崁一帶增設南雅廳,下轄海山堡,置臺北府分防南雅理番捕盜同知一名,於是全省共有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四廳。
  • 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郁永河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福建到臺灣來採硫磺,自府城(臺南)出發,隨行給役者凡五十五人,他乘著犢車經過新港社、嘉溜灣社和麻豆社,見識到府城附近土著聚落的改變。接著他由半線社到大肚社、牛罵社,渡過大甲溪,到達宛里社。這段路程他印象深刻,他記道:「經過番社皆空室,求一勺水不可得;得見一人,輒喜。自此以北,大概略同。」其實這就已觀察出大甲溪是當時自然...
  • 清代臺灣東部古道

    臺灣現存的古道有數十條之多,這些道路曾擔負起往昔重要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命脈。就臺灣東西向的古道而言,先民為了生活的需要,他們經常翻山越嶺,另一方面,清廷在開山撫番與軍事防務的政策下,必須陸續地開鑿山路。但通往花蓮、臺東這些後山的道路,往往受到中央山脈的阻隔,其道路闢建工程尤為艱難,因此這些古道通常沿襲原住民部落慣常遷移、行走的山徑小道。由此正顯示清代的...
  • 清代鐵路分布圖

    台灣的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光緒年間第一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理台時期。劉銘傳於光緒十三年(1887)時向清廷奏請興建基隆至台南的鐵路,獲得許可後基隆至台北段鐵路於同年先行開工,至光緒十七年(1891)十月竣工,而台北以南之線路亦與之相繼起工,但中途因劉銘傳卸任,及邵友濂接為巡撫,以至彰化之工程困難奏請至新竹截止,經獲允准。光緒十九年(1893)十一月台北新竹間...
  • 清代臺灣書院分布圖

    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在臺灣府治首建西定坊書院,此後二十餘年間有數所書院成立,但都僅是義學性質。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崇文書院成立,臺灣才有重考課、科舉的正式書院出現。總計清廷領臺共二百一十三年,建立的書院約有六十餘所。至日治時期,因推行學校教育的關係,書院遂失去它原有的功能,紛紛停課了。至今遺跡尚存的書院有十九所,其它的書院大部分可藉著文獻...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