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SER Changhua核心觀測站水質調查

    核心觀測站於彰化縣芳苑鄉沿海進行水質調查所獲取之資料
  • 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南山公墓點位與環境的關聯性分析

    由2023暑期實習生洪偉豪產製的南山公墓點位資料。
  • High Resolution Orthoimagery of the Nanshan Public Cemetery | 南山公墓高解析正射影像

    南山公墓是台灣重要的歷史墓葬文化區域,但是,近年在都市開發擴張的壓力下,台南市政府已開始強制遷葬作業,造成南山公墓面臨文化地景和草地生態快速消失的危機。為了紀錄和保護南山公墓的地景現狀,我們在 2022 年 4 月 13 和 20 日進行航拍,並產製高解析的正射影像 (每像素地面解析度約 3...
  • 日月潭規劃-觀光遊憩

    This dataset has no description

  • 日月潭規劃

    關於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人文
  • 日月潭景觀規劃

    內容包括: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簡介、遊客空間行為與環境識覺分析、服務品質實施步驟及推動方法、未來展望
  • 日治初期司法機構的建立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基於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並消除西方人在日本的領事裁判權等因素,明治政府決定制訂與西方國家類似的法典。先仿效法國,再仿效德國,至1890年代完成以歐陸法為本的各種法典,構成「日本近代法體制」(王泰升,1999,頁45-54)。...
  • 日治時期臺灣的警官派出所

    為了防範清代臺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情況,以及處理日治初期的反亂,總督兒玉源太郎與後藤新平引進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警察體系,逐漸取代改隸初期以軍憲為主的軍憲警「三段警備制」。1902年武力鎮壓結束時,全島除了20個廳的警察課外,97個支廳共設有992個警官派出所,遍及全島每一街庄;實際員額警部177人,警部補271人,巡查3224人,巡查補(多以本島...
  • 日治時期鐵路車站分布圖

    在日治時期,臺灣的火車站分為停車場、乘降場及信號場三種。停車場在明治後期到大正初期時逐漸混稱為「驛」,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站」;乘降場大多是臨時性的,就是現在的簡易站或是招呼站;信號場則當於現在的號誌站。...
  • 臺東廳管內既未墾地一覽圖

    明治29年(1896)臺灣總督府斟酌劉銘傳撫墾局舊制,設撫墾署為獨立官衙組織,管理蕃地的撫育授產,並將理蕃政務與普通行政分離,視為蕃地為特別行政。蕃人不需繳稅,但也未擁有山林原野所有權,不適用民刑法,並禁止與漢人通婚,除非官方特許,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出蕃地。在此一制度下,蕃地與一般街庄地形同兩世界,分然有別的並存於臺灣島上。...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明治二十八年(1895)七月十八日,因臺灣人民激烈抗日,日本政府決定開始實施軍政。八月六日公布「臺灣總督府條例」。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根據該條例,於八月二十五日頒行「民政支部及出張所規程」。除原臺北縣及澎湖島廳外,裁撤臺灣、臺南二縣,改設臺灣及臺南二民政支部。於是全臺設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初時臺北縣下設置基隆、淡水、宜蘭、新竹四支廳,並直轄六出張所;臺...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明治二十九年(1896)三月三十一日,日本政府公布「臺灣總督府條例」與「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決定自四月一日起臺灣復行民政,分全臺為臺北、臺中、臺南三縣及澎湖島廳,縣下仍設支廳。四月二十日,以府令第一號,公布縣廳之位置及支廳之名稱、位置。臺北縣仍設淡水、基隆、新竹、宜蘭等四支廳;臺中縣設苗栗、鹿港、雲林、埔里社四支廳;臺南縣設嘉義、鳳山、恆春、臺東四...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明治二十九年(1897)六月第二任臺灣總督桂太郎上任,以抗日義軍力量尚大,而原有三縣一廳制度,因山川隔閡,交通不便,各地民情不同,乃有縮小行政管區之議。爾後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將此計畫付諸實行,在明治三十年(1898)五月三日公布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將原三縣一廳改為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鳳山六縣及宜蘭、臺東、澎湖三廳,並廢原有支廳,在縣廳之下設...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明治三十一年(1898)三月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以原有縣廳所屬辨務署、警察署及撫墾署等機關達數百單位,官衙構成複雜,冗員過多。乃決定將地方行政制度簡化,同時裁併辨務署與縣,將警察署及撫墾署合併於辨務署,統合事權,擴大辨務署之職權。在六月十八日重新制訂公布「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裁撤原有新竹、嘉義、鳳山三縣,併入臺北、臺中、臺南三縣,連原有的...
  • 日治時期地方行政機構

    廳 1901年(明治34年),臺灣地方行政區域由三縣三廳改為二十廳,加重地方廳級的裁量權。並配合警務與保甲,完成「廳—支廳—區—街庄」的行政體系,廳大致上由各堡里構成。 支廳 廳之下設支廳,以警部為支廳長,分掌廳務。而由總督府警視總長、警視總指揮監視全臺之警察機關,使臺灣警察制度統一。 街庄役場...
  • 日治時期臺灣的軍事要地

    1895年臺灣於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日本隨即派遣軍隊來臺,由北到南逐步佔領臺灣,並持續進行鎮壓抗日民眾與清剿盜匪的工作。在日本政府平定臺灣的過程中,軍隊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1920年代的臺灣地形圖上,計有42個與軍事相關的地物,主要記載當時的陸軍、海軍、憲兵隊的重要設施及駐兵所在。當時較重要的軍事單位如軍司令部、守備隊司令部、步兵第一聯隊(臺北...
  • 大正八年(1919)製糖場原料採取區域圖

    為了解決新式製糖工場原料貨源不定的問題,總督府於1905年發佈「製糖場取締規則」。需得政府許可凡才能設立新式機械製糖場,且經政府考量後,依工場能力指定原料採取區域。此舉營造製造獨佔、原料獨佔的現象,但製糖會社對區內生產過剩的甘蔗負有收買義務;至於區內農民則有耕作自由。日本本國財閥的資本傾注,加上臺灣人的資本也紛紛投資於新式製糖製糖工廠制度,取代舊有糖𣈳...
  • 日治時期臺灣燈塔分布圖

    清光緒元年(1875),清廷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聘請英籍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 日治時期溫泉分布圖

    台灣溫泉的開發史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溫泉一直是台灣重要且豐沛的天然資源,在日治時期也成為日人積極開發與管理的重要資產。本圖所呈現的日人於《台灣堡圖》與《台灣地形圖》所調查台灣「礦泉」(溫泉)的成果,可以看出當時台灣的溫泉開發以北部,尤其是以北投、草山...
  • 1953年山地派出所

    國民政府遷台之初,其山地政策與對山地區域大致沿襲自日人的制度與設施,唯在編制資源上卻不及日治時期的嚴謹與區隔。...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