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南山公墓點位與環境的關聯性分析

    由2023暑期實習生洪偉豪產製的南山公墓點位資料。
  • 臺灣高海拔山峰土壤溫度 Soil temperature of high-mountain summits in Taiwan

    臺灣高海拔草原生態系土壤溫度資料,依照 Global Observation Research Initiative in Alpine Environments 的多峰法(multi-summit approach)設置土壤溫度計,在四個方位(東、西、南、北)逐時記錄土壤溫度資料。 補助經費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下大甲溪橋橋樑補強工程生態檢核

    此資料集為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為進行下大甲溪橋橋樑補強工程,委託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工程規劃設計階段生態檢核作業所收集的資料。
  • 濁水溪橋橋樑補強工程生態檢核

    此資料集為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為進行濁水溪橋橋樑補強工程,委託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工程規劃設計階段生態檢核作業所收集的資料。
  • 苗栗三義魚藤坪客家聚落步道串聯工程設計及現勘紀錄資料

    此資料集為台灣生態學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公開紀錄苗栗縣三義鄉魚藤坪客家聚落步道串聯工程破壞自然溪谷生態事件過程的相關資料。
  • Penghu Five Generals 澎湖五營

    Penghu Five Generals 澎湖五營 refers to a system of little shrines that protect the settlement. Prototypically, there should be five generals, but some villages on Penghu might have...
  • Penghu Gardens 澎湖菜宅

    A very coarse-grained description of Penghu garden (caizahi), containing currently as most useful information the geo-reference of the gardens and their orientation.
  • The Japanese Column as Penghu Tombstone Style

    The Japanese Column as Penghu Tomb­stone Style compiled by Oliver Streiter, James X. Morris and HannaYaqing Zhan document Japanese-­style column-­shaped tombstones on the Penghu...
  • Penghu Tombstones 澎湖的墓碑

    A list of tombstones in Penghu, including the column-shaped tombstones archived separately in the dataset "The Japanese Column as Penghu Tombstone Style" (penghuColumns.csv)....
  • Penghu: Little Shrines 澎湖宮仔

    Penghu: The data set of Penghu little shrines documents the little shrines, know as keng­-a (宮 仔) or sio keng­-a (小 宮 仔). These keng-­a a said to be yin (陰), thus of a negative...
  • 台中市南屯區鎮平溪-劉厝溪航攝影像

    台中市南屯區鎮平里劃入台中高鐵站特定區,已完成區段徵收;在尚未進行都市重劃前,以無人載具航拍紀錄此筏子溪支流鎮平溪-劉厝溪段附近的農田和聚落地景。
  • 清代汛塘分布

    汛塘是清代臺灣地方統治最末稍的機構,在數量上也最多。如何有效地部署營兵,以達平時防治盜匪、亂時又能靈活調度的功用,是統治者的重要課題。清朝平定臺灣之初,議定駐臺軍隊的規模與部署。臺灣府城以南,主要由南路營駐守。南路營本部與鳳山縣署同駐興隆里,縣治以外地區,分別由康蓬林汛、觀音山汛、鳳彈汛、下淡水汛等四汛駐守,各汛於自己的管區中又布置若干個塘。至於府城以...
  • 清代臺灣港口分布圖

    清代臺灣港口的分佈、規模與變化和互動關係,反映了人為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的結果。由於清代臺灣各地的開發,先後有別,而形成明顯的地與差異。清領時期臺灣尚未發展承擔一市場體系,而是以港口市鎮為據點,在時間推演下,才漸漸發展出獨立的市場圈,各自與對岸各地區貿易往來。而島內各市場圈之相互流通,雖有陸路運輸,但是主要仍是依賴沿岸海運。因此,港口在清領時期全臺物...
  • 清代臺灣番界

    This dataset has no description

  • 日治時期警察機構沿革與分布

    總督府在日治初期改隸紛亂「乙未之役」結束後,於1896(明治29)年四月開始實施民政,警察機關採用「(縣)知事—支廳長—警察署長」三級制度。當時官署改廢頻仍,1897(明治30)年,將一般行政事務與警察分離,改歸新設的辨務署管理。但在「軍憲警三段警備制」下,專責警務的警察署負責的區域只為平靜地帶,對治安的維持仍居軍憲之輔助地位。...
  • 清代臺灣人口統計

    對於臺灣歷史人口的統計研究,限於諸多文獻資料尚待深掘、釐清與推證,因此臺灣各時期人口總數的消長變化,過去學者們並未有一致的共識。面對相關史料的缺憾,以及臺灣各方志中賦役戶口統計的不可靠性,如何再呈現臺灣人口的變化,除了靠學者以最新的研究彌補之外,還可利用地圖將臺灣人口分布情形做清楚的說明。...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乾隆末年,北路山後噶瑪蘭(《臺灣府志》、《諸羅縣志》寫作蛤仔難,又作蛤仔蘭)地區漸有漢人入墾,至嘉慶中葉時已有數萬人之多。嘉慶十一、十二年(1806-1807)又有海寇蔡牽與朱濆進犯噶瑪蘭。清廷為了管理當地民番及防範盜賊活動,於嘉慶十五年(1810)將噶瑪蘭收入版圖,繼於嘉慶十七年(1812)增設噶瑪蘭廳,至道光三年(1823)時設有七堡,到道光十五年...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道光十五年(183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同治十三年(1874)日軍侵臺,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派沈葆楨來臺辦理此事。他勘查當時臺灣情勢,上奏建議在臺灣南北部增建廳縣,並在中部水沙連及後山卑南地區設官理番。於是光緒元年(187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光緒二十年(1894) ,巡撫邵友濂奏准移省會至臺北,又奏准於淡水縣大嵙崁一帶增設南雅廳,下轄海山堡,置臺北府分防南雅理番捕盜同知一名,於是全省共有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四廳。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