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五年(1916)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

蕃地的調查與地圖測量,是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1906-1915)任內的重要施政,由蕃務本署測量技師野呂寧從1908年起開始負責,作業範圍幾乎涵蓋了臺灣全島的山麓地帶及部分高山地帶,不只針對土地調查而做測量,對林野整理統計也有頗多貢獻。台灣總督府為了全面征討蕃人與拓殖蕃地測量繪製的「蕃地」地形圖,是瞭解並前進番地的最基本工作。不僅當時日軍參謀本部派測量班赴各地測量地形,而且於1909年首次實施「蕃地」農業狀況、國土保全、礦物埋藏調查,殖產局亦參與良多。可以說,蕃地地形圖的研製無論是從蕃務編制上做調整,或投入的人力、經費,都可見其『掃蕩生蕃』的決心與魄力。總計佐久間在台九年餘,總共完成蕃地測量1,012.67方里(約15,593方公里),並據此繪成蕃地地形圖前後共68張。

由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和蕃務本署一起主持,並在陸地測量部協助下「臺灣蕃地地形圖」共完成六十八幅五萬分一的地形圖,其所橫跨的時間,從明治四十年至大正五年(1907-1916),是日人治台五十年間先後實測六套地形圖中,為了有效進入番地,管理山區部落,並獲取山地豐富資源所調製的一套地形圖。唯測量期間,因北蕃泰雅族抗日不斷,測量工作斷斷續續,前後拖了七、八才完成,且留下中央山脈南段,從關山、卑南主山到出雪山這一段未測量即宣告結束,得而由陸地測量部進行另一次更精密的全島測量才得以補齊。68張番地地形圖只有33張標示測量年代,其餘35張年代不詳,可見當時測量工作進行的間斷與不易。

地形圖上的地名點,主要是以當地部落命名發音為主,並以片假名記之。每一區的部族,再以各蕃族的統稱註釋,例如:南澳蕃、卑南アミ蕃,配合當時蕃族科對高山族固有舊慣的調查,可以清楚知道各族系的分佈與相對關係。圖上盡是番社或自然景觀以及鳥獸路徑的交通線,並以隘勇線串連隘勇監督所、番務官吏駐在所以及番社聚落。然而部分地區蕃界曲線不明,斷斷續續並不連貫。特別是東部地區向屬民蕃雜處特區,未有明確蕃界,而地形圖的測量多少與南、北蕃地征討以及東部特殊行政區的不同策略導向有關。蕃地地形圖的進行,促使以軍事討伐的理蕃五年計畫,更能掌握討伐區的地勢、氣象、交通等資料,克服前次的失勢。蕃地地形圖的生成,也是國家政治力介入臺灣原住民生活區最早且詳盡的指標作為。

Data and Resources

Tags

Basic Information

Data Type Scientific and statistical data formats
Language Chinese (zho)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Spatial Coverage show more
{"type":"Polygon","coordinates":[[[121.45605482161046,24.94634371275222],[120.82763671875001,24.467275783538035],[120.59912122786046,23.865870448928863],[120.40576178580524,23.197048018897508],[120.52001953125001,22.751994984771017],[120.65185546875001,22.24855562320893],[120.74853535741569,21.996153172498182],[121.02099616080524,22.17532454657952],[121.35498046875001,23.14856826275399],[121.90869133919477,24.61917997504202],[121.88232421875001,24.938374505819294],[121.45605482161046,24.94634371275222]]]}
X.min 120.40576178580524
X.max 121.90869133919477
Y.min 21.996153172498182
Y.max 24.94634371275222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eator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Contact Person 廖泫銘
Contact Person Email veevee@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