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仁柏(2020)。以協作治理探討泥岩惡地地質公園之推動

    在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及管理上,透過公眾的參與和支持,可以強化自然保育及管理層面在面對新環境挑戰的應變能力,並促進在地環境的永續發展。「台灣地質公園網絡」也於2011年成立,作為一種彈性的自然保護管理概念,其強調四大核心概念;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及社區參與,透過在地社群與居民產生地景保育的力量,進而改善地方經濟,促成永續的社會與環境發展。目前臺灣南...
  • 鄭吉輝(2021)。泥岩惡地農塘分佈變遷及影響因子之研究

    在亞洲農業發展史上,農塘呈現出農民古老而巧妙的技術和方法的智慧結晶,體現農業遺產系統中對水因地制宜的管理與應用。台灣西南泥岩惡地聚落居民常因泥岩惡地自然環境之特殊性與泥岩惡地農業發展之艱辛,因地制宜而挖掘成池,造成農塘之遍佈景象,也使得其農塘在地理分佈、地質環境、功能演變以及發展歷史上與平原台地地區農塘存在諸多不同特徵與研究價值。但近年來因受到都市化的...
  • 蔡孟玲(2022)。惡地智庫

    社區協作已逐漸成為於當代新形態的社區運作模式。參與過程與合作方式在社區運作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社區能夠自發性提出協作,為本論文研究中主要探索的課題。研究選擇臺灣南部「惡地地區」為社區場域,透過與「惡地協作」團隊共同討論,歸納其輔助協作過程,為其規劃突破地理空間的障礙的線上支援工具「惡地智庫」為目標。...
  • 周子妤(2021)。惡地環境中葛鬱金之營養成分分析

    臺灣農村面臨青壯年外移導致人口老化現象,針對農村人口流失臺灣政府從過去的農村再生、至今的地方創生策略,皆是希望吸引年輕人回流農村,以「均衡城鄉」為目標而進行著;台南左鎮公舘社區正是典型農村老化、處於經濟弱勢情形,另外也具備西南惡地特殊條件的區域。其中惡地土壤鹽鹼性高,又因土壤膠結性及透水度等物理性質,再加上豐枯水期水量差異等等,對於生長的植物而言為複合...
  • 漫談高雄 《羅漢門迎佛祖》|氣質養成器

    「羅漢門迎佛祖」是高雄市內門區以及其周邊庄頭的重要信仰活動。每年觀音佛祖聖誕憑單祈福繞境期間,鄰近各區、鄉鎮民眾踴躍參與,積極投入迎佛祖活動,充分凝聚社區共識與向心力,且謹守敬神傳統禮儀及完整的祭典儀式,並保存當地傳統陣頭,殊具民俗藝能文化價值,2014年由文化部正式公告為國家級重要民俗。...
  • 台灣1001個故事(社區主題故事影片)

    東森新聞台【台灣1001個故事】介紹台灣在地食材的故事,也是台灣最深刻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角們,有的為著有機農業奮鬥打拼,為這片土地奉獻青春與血汗。
  • 台海使槎錄

    台海使槎錄為清巡臺御史黃叔璥所著,書始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6月,北京黃叔璥抵臺後經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信。全書凡8卷分三部份:《赤嵌筆談》(第一卷至第四卷)、《番俗六考》(第五卷至第七卷)、《番俗雜記》(第八卷)。其中番俗六考,詳細記錄台灣山川地理、風土民俗。尤其對臺灣原住民的樣貌,更是觀察入微,因此,該書為近現代考證平埔族歷史之根...
  • 地質公園相關新聞報導

    This dataset has no description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