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南山公墓點位與環境的關聯性分析
由2023暑期實習生洪偉豪產製的南山公墓點位資料。 -
清代汛塘分布
... -
清代臺灣港口分布圖
... -
清代臺灣番界
There is no description for this dataset
-
日治時期警察機構沿革與分布
總督府在日治初期改隸紛亂「乙未之役」結束後,於1896(明治29)年四月開始實施民政,警察機關採用「(縣)知事—支廳長—警察署長」三級制度。當時官署改廢頻仍,1897(明治30)年,將一般行政事務與警察分離,改歸新設的辨務署管理。但在「軍憲警三段警備制」下,專責警務的警察署負責的區域只為平靜地帶,對治安的維持仍居軍憲之輔助地位。... -
清代臺灣人口統計
對於臺灣歷史人口的統計研究,限於諸多文獻資料尚待深掘、釐清與推證,因此臺灣各時期人口總數的消長變化,過去學者們並未有一致的共識。面對相關史料的缺憾,以及臺灣各方志中賦役戶口統計的不可靠性,如何再呈現臺灣人口的變化,除了靠學者以最新的研究彌補之外,還可利用地圖將臺灣人口分布情形做清楚的說明。...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乾隆末年,北路山後噶瑪蘭(《臺灣府志》、《諸羅縣志》寫作蛤仔難,又作蛤仔蘭)地區漸有漢人入墾,至嘉慶中葉時已有數萬人之多。嘉慶十一、十二年(1806-...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道光十五年(183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同治十三年(1874)日軍侵臺,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派沈葆楨來臺辦理此事。他勘查當時臺灣情勢,上奏建議在臺灣南北部增建廳縣,並在中部水沙連及後山卑南地區設官理番。於是光緒元年(187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光緒二十年(1894) ,巡撫邵友濂奏准移省會至臺北,又奏准於淡水縣大嵙崁一帶增設南雅廳,下轄海山堡,置臺北府分防南雅理番捕盜同知一名,於是全省共有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四廳。 -
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 -
清代臺灣東部古道
... -
清代鐵路分布圖
... -
清代臺灣書院分布圖
... -
大正五年(1916)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
蕃地的調查與地圖測量,是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1906-1915)任內的重要施政,為全面征討蕃人與拓殖蕃地的基本動作。在1909年首次實施「蕃地」農業狀況、國土保全、礦物埋藏等調查,總計佐久間在台九年,總共完成蕃地測量1,012.67方里(約15,593方公里),並據此繪成蕃地地形圖前後共六十八幅,其橫跨明治四十年至大正五年(1907-...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光緒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