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南山公墓點位與環境的關聯性分析
由2023暑期實習生洪偉豪產製的南山公墓點位資料。 -
日治初期司法機構的建立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基於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並消除西方人在日本的領事裁判權等因素,明治政府決定制訂與西方國家類似的法典。先仿效法國,再仿效德國,至1890年代完成以歐陸法為本的各種法典,構成「日本近代法體制」(王泰升,1999,頁45-54)。... -
日治時期臺灣的警官派出所
... -
日治時期鐵路車站分布圖
在日治時期,臺灣的火車站分為停車場、乘降場及信號場三種。停車場在明治後期到大正初期時逐漸混稱為「驛」,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站」;乘降場大多是臨時性的,就是現在的簡易站或是招呼站;信號場則當於現在的號誌站。... -
臺東廳管內既未墾地一覽圖
明治29年(1896)臺灣總督府斟酌劉銘傳撫墾局舊制,設撫墾署為獨立官衙組織,管理蕃地的撫育授產,並將理蕃政務與普通行政分離,視為蕃地為特別行政。蕃人不需繳稅,但也未擁有山林原野所有權,不適用民刑法,並禁止與漢人通婚,除非官方特許,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出蕃地。在此一制度下,蕃地與一般街庄地形同兩世界,分然有別的並存於臺灣島上。...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 -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 -
日治時期地方行政機構
廳 1901年(明治34年),臺灣地方行政區域由三縣三廳改為二十廳,加重地方廳級的裁量權。並配合警務與保甲,完成「廳—支廳—區—街庄」的行政體系,廳大致上由各堡里構成。 支廳 廳之下設支廳,以警部為支廳長,分掌廳務。而由總督府警視總長、警視總指揮監視全臺之警察機關,使臺灣警察制度統一。 街庄役場... -
日治時期臺灣的軍事要地
... -
日治時期臺灣燈塔分布圖
清光緒元年(1875),清廷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聘請英籍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
日治時期溫泉分布圖
台灣溫泉的開發史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溫泉一直是台灣重要且豐沛的天然資源,在日治時期也成為日人積極開發與管理的重要資產。本圖所呈現的日人於《台灣堡圖》與《台灣地形圖》所調查台灣「礦泉」(溫泉)的成果,可以看出當時台灣的溫泉開發以北部,尤其是以北投、草山... -
1953年山地派出所
國民政府遷台之初,其山地政策與對山地區域大致沿襲自日人的制度與設施,唯在編制資源上卻不及日治時期的嚴謹與區隔。... -
日治時期臺灣郵政事業
... -
日治時期臺灣郵政事業
... -
1932年臺北市街圖中的町界
清領末期臺北府城建城(1882-1884)後,與城外的艋舺、大稻埕兩地,在聚落空間發展上,呈現所謂「三核心」的局面。為軍事目的而建的臺北城牆,後來反而變成都市發展的障礙。總督府於1904-... -
臺灣西南部海岸變遷
... -
臺灣地形圖
There is no description for this data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