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道光十五年(183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同治十三年(1874)日軍侵臺,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派沈葆楨來臺辦理此事。他勘查當時臺灣情勢,上奏建議在臺灣南北部增建廳縣,並在中部水沙連及後山卑南地區設官理番。於是光緒元年(1875)... -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沿革
光緒二十年(1894) ,巡撫邵友濂奏准移省會至臺北,又奏准於淡水縣大嵙崁一帶增設南雅廳,下轄海山堡,置臺北府分防南雅理番捕盜同知一名,於是全省共有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四廳。 -
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 -
清代臺灣東部古道
... -
清代鐵路分布圖
... -
清代臺灣書院分布圖
... -
大正五年(1916)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
蕃地的調查與地圖測量,是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1906-1915)任內的重要施政,為全面征討蕃人與拓殖蕃地的基本動作。在1909年首次實施「蕃地」農業狀況、國土保全、礦物埋藏等調查,總計佐久間在台九年,總共完成蕃地測量1,012.67方里(約15,593方公里),並據此繪成蕃地地形圖前後共六十八幅,其橫跨明治四十年至大正五年(1907-... -
【公民寫手】窮鄉僻壤的好滋味:田寮肉食文化
There is no description for this dataset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光緒13... -
清代東部後山圖
後山總圖上番社記載約有65處,多以卑南平原以南的聚落為主,延續清初以來對東部後山的認識,仍以南路最為熟悉,而這些地名於今仍可辨識,甚有延續使用著。其中又以卑南族與排灣族的聚落最為詳盡,特別是對山區部落的瞭解,配合著南路的開通,以往含糊不清的區域地帶,至光緒元(1875)年已可清楚註記。...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東部後山圖
... -
清代臺灣城郭
「城」原為傳統中國於地方設治的象徵。帝國邊陲、移墾社會的台灣,由於治安與中央權力力猶未逮等因素,在設治與防亂的兩難間,因此寫下台灣「城」的獨特故事。... -
台灣製腦地域圖(1924年)
從世界的尺度看,樟樹僅分布在日本、大陸與臺灣;但從臺灣的尺度看,動輒數人才能合抱的樟樹巨木,卻是臺灣中北部淺山地帶最普遍的樹種之一。清朝中期對於樟樹的利用主要是建造戰船,主事者稱為「軍工匠首」,其活動遍及西部臺灣(包括宜蘭)沿山;目前仍可見到的、諸如軍工寮等地名,即見證了早期先民的山林利用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