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遷關鍵指標資料

    此資料為氣候變遷關鍵指標圖集之計算數據,依據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建議的「氣候變遷偵測與指標」(Climate Change Detection and Indices, CCDI)定義,以網格化觀測日資料以及AR5統計降尺度日資料針對不同分區進行進算,為評估氣候變遷趨勢的重要參考指標。
  • AR4統計降尺度月資料

    本資料使用IPCC第三期耦合模式比對計畫(CMIP3)所規劃之氣候變遷研究相關數值實驗的全球氣候模式推估模擬結果,再透過統計降尺度方法建立之全臺五公里解析度網格化資料。
  • AR5統計降尺度月資料

    本資料使用IPCC第五期耦合模式比對計畫(CMIP5)所規劃之氣候變遷研究相關數值實驗的全球氣候模式推估模擬結果,再透過統計降尺度方法建立之全臺五公里解析度網格化資料。
  • AR5統計降尺度日資料

    本資料使用IPCC第五期耦合模式比對計畫(CMIP5)所規劃之氣候變遷研究相關數值實驗的全球氣候模式推估模擬結果,再透過統計降尺度方法建立之全臺五公里解析度網格化資料。
  • 網格化衛星日資料

    採用日本地球同步衛星(MTSAT-2及向日葵8號)之可見光反照率及紅外線亮度溫度資料,以日射量反演程式估算臺灣地區地表所接收的太陽輻射量,建立全臺五公里解析度之網格資料。
  • AR5颱風降尺度偏差修正

    本資料採用高解析度大氣環流模式MRI-AGCM3.2S以及HiRAM的氣候推估降雨資料,利用美國大氣研究中心(NCAR)發展的區域模式WRF進行動力降尺度建立之全臺五公里解析度網格化資料。若想直接應用建議使用雨量修正版,若是想分析降雨特性或物理特性,可以考慮使用模式輸出版。
  • AR5颱風降尺度模式輸出

    本資料採用高解析度大氣環流模式MRI-AGCM3.2S 以及 HiRAM的氣候推估降雨資料,利用美國大氣研究中心(NCAR)發展的區域模式WRF進行動力降尺度建立之全臺五公里解析度網格化資料。若想直接應用建議使用雨量修正版,若是想分析降雨特性或物理特性,可以考慮使用模式輸出版。
  • 測站資料加值指標

    氣象觀測資料是從事氣象相關研究或跨領域應用最重要的基礎資訊,氣象觀測以地面觀測的歷史最悠久,進行各種氣象要素的觀測項目最豐富,臺灣最早的氣象觀測紀錄起始於1896年,目前為隸屬於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綜觀氣象站(又稱為局屬氣象站或局屬站)。為了讓使用者瞭解臺灣各地過去的氣候變遷情形,尤其是極端氣候的變化,TCCIP 整理了具有長期觀測紀錄的 25...
  • 過去變遷颱風資料

    颱風是臺灣每年災損主要的來源,對於颱風生成的地點、颱風影響臺灣的路徑、颱風的強度變化等,對臺灣的影響程度會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評估未來受氣候變遷影響下颱風的變化之前,對於過去的歷史紀錄得先有初步的了解及探討,而臺灣最常見的分析方式即包含影響臺灣的颱風、颱風的路徑十分類以及西太平洋颱風分析。
  • 過去變遷測站資料

    氣象觀測資料是從事氣象相關研究或跨領域應用最重要的基礎資訊,氣象觀測以地面觀測的歷史最悠久,進行各種氣象要素的觀測項目最豐富,臺灣最早的氣象觀測紀錄起始於1896年,目前為隸屬於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綜觀氣象站(又稱為局屬氣象站或局屬站),為了讓使用者瞭解臺灣各地過去的氣候變遷情形,TCCIP 整理了具有長期觀測紀錄的 25...
  • 臺灣歷史氣候重建資料

    觀測資料於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臺灣地形複雜,測站大多設立於平地,山區則相對缺乏且觀測時間長度較不足。不僅如此,測站由於儀器故障或更換所導致的缺值,也會影響該測站的觀測資料,因此在部分地區難以呈現實際且較長時間的氣象資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開始出現使用區域氣象模式(Regional climate...
  • WP2_水利署統計資料

    水會計使用之政府公開資料
  • 新竹左岸生態情報地圖及環境教育網絡建置計畫-歷史生態資料盤點與詮釋

    本資料集彙整本計畫的「歷史與生態文獻蒐集」、「生態導覽計畫撰擬」工項,包括史料與文獻書目、本團隊建置的詮釋資料、生態導覽計畫等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待本計畫所建置的「生態情報資料庫」上線後,將可於該處取得完整資源。
  • 2019 台中市霧峰區車籠埤排水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施工-完工階段)

    此專案是由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委託財團法人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計畫期間2019/4/17-2020/12/31。將計畫協助之工程"台中市霧峰區車籠埤排水治理工程"產生的生態檢核相關資料,包含無人載具航拍影像、生態監測等資料放置於此資料集中,目前資料集持續更新中。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