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郁茹(2021)。以邏輯模式評估左鎮國中專案課程與學校教育及社區營造之關係

    社區與學校之間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尤其近來教育制度的轉變使社區與學校之間的關係隨之調整,社區為學校的外在環境,學生多為社區居民之子女,仰賴學校教育而成長與學習。地方本位教育是一種教學方式,運用在地社區與環境作為起點,強調實作與真實世界的體驗,幫助學生發展出與社區更強的聯繫,並幫助他們主動奉獻,進而能夠留在家鄉協助在地永續經營與發展。對於台灣偏鄉社區而言...
  • 黃奕綺(2020)。從權益關係人觀點探討社區地方創生數位平台之設計

    隨著科技的演進及國人生活型態之轉變,資訊科技應用越來越普遍,數位化的資訊、社群媒體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更是日益深遠,故在現今社會的變化下,數位平台不同於過去單向傳遞資訊的網站,而是更加重視雙向傳遞關係,從臺灣過去的「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政策」強調蒐集、調查盤點和保存地方資源,至2019年的「地方創生政策」,要讓人看見地方DNA,需要開始思...
  • 郭佳妮(2020)。臺灣非都市計畫地區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地權地用類型研究—以國小廢校為例

    在總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女化的情形下,臺灣出現萎縮城鄉情形,進而產生公共設施閒置;如何再利用這些閒置公共設施,乃政府來所持續關注的議題。而國小為鄉村地區極重要的公共設施,常被視為重要的社區中心,然轉用國小廢校作為社區發展基地亦是近年日本地方創生所強調之內容。相較都市地區,位於非都市地區之廢校於再利用之過程中,常因各類法規問題而受阻,其中又以土地權屬與土地...
  • 周子妤(2021)。惡地環境中葛鬱金之營養成分分析

    臺灣農村面臨青壯年外移導致人口老化現象,針對農村人口流失臺灣政府從過去的農村再生、至今的地方創生策略,皆是希望吸引年輕人回流農村,以「均衡城鄉」為目標而進行著;台南左鎮公舘社區正是典型農村老化、處於經濟弱勢情形,另外也具備西南惡地特殊條件的區域。其中惡地土壤鹽鹼性高,又因土壤膠結性及透水度等物理性質,再加上豐枯水期水量差異等等,對於生長的植物而言為複合...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