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玲(2022)。惡地智庫

社區協作已逐漸成為於當代新形態的社區運作模式。參與過程與合作方式在社區運作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社區能夠自發性提出協作,為本論文研究中主要探索的課題。研究選擇臺灣南部「惡地地區」為社區場域,透過與「惡地協作」團隊共同討論,歸納其輔助協作過程,為其規劃突破地理空間的障礙的線上支援工具「惡地智庫」為目標。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與案例分析,參考Bryson(2013)提出的公眾參與設計的循環,回顧Goodchild等人(2007)如何以地理空間資訊系統輔助資料收集回饋改善參與過程。案例分析則以提倡民主參與的資料共享民主模式Decidim與提供線上商議過程輔助使用者共享資源的Decode 作為案例參考。藉由 「惡地智庫」以為獨特的大學社會責任課程進入社區共同參與協作,為提供新型態的線上參與服務設計模組為目的。藉由實際參與「惡地協作USR」與在地執行政策的相關者之間互動與協作模式,使用用例圖呈現社區中人物(社區代表、USR課程教師、USR課程助教及修課同學、專家學者、社區居民、關心社區者與設計師等)的互動方式。作為設計互動模式的工具呈現,「惡地智庫」亦透過「惡地協作USR」重點人物(社區代表、USR課程教師、USR課程助教及修課同學)的協作歷程,提出四個階段組成的循環參與過程,並以線上工具輔助協作的願景,以用例圖呈現服務設計中各個提供使用情境的線上功能(許願池、惡地協作、時間軸、名片誌、資源庫)。

由服務藍圖呈現使用「惡地智庫平台」以多個原型實作,呈現整體服務藍圖與建立一專案與「惡地協作USR」使用前端網頁參與協作之歷程圖,結合地理空間資訊系統發放線上問卷來收集使用者回饋。平台以多個必使用的服務要件(許願池、惡地協作、時間軸、名片誌、資源庫),導入線上工具輔助協作的議題,透過實際共同參與以建立架構及執行部分原型,作為他人建立線上協作原型實作。

藉由整理一地域性的原型,設想以多方角度參與的互動過程,以單一原型回應社區協作之案例。「惡地智庫」的操作實踐,即利用新工具介入後延續流程,也更誘發場域內的相關人士,於未來進行更深入的規劃探索。

Data and Resources

  • 惡地智庫

    社區協作已逐漸成為於當代新形態的社區運作模式。參與過程與合作方式在社區運作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社區能夠自發性提出協作,為本論文研究中主要探索的課題...

Tags

Wikidata Keywords

  • Q532781
  • Q706708
  • Q1266946

Basic Information

Data Type Plain text
Language Chinese (zho)
Remarks

論文集名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作者:蔡孟玲

指導教授:簡聖芬

出版單位:國立成功大學

出版年:2022

網址: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2a85fec3e4a2c67c0fd24f039a0056a7/?seq=2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Spatial Coverage show more
{"type":"Polygon","coordinates":[[[120.35453796386719,22.800822757798958],[120.35453796386719,23.090169838790608],[120.53800969384613,23.090169838790608],[120.53800969384613,22.800822757798958],[120.35453796386719,22.800822757798958]]]}
X.min 120.35453796386719
X.max 120.53800969384613
Y.min 22.800822757798958
Y.max 23.090169838790608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eator 蔡孟玲
Created Time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