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治時期避病舍與隔離病院分布圖

    日治初期,台灣疫情的控制為殖民政府的施政重心。台灣地形圖上所呈現出各地避病舍與隔離病院的分布,可以作為日治時期防疫政策上的具體標的物。所謂避病舍與隔離病院,是透過警察、醫生等檢疫委員的調查,將患有傳染病之病人進行隔離之場所。在地形圖上的避病舍與隔離病院,其設置時間從明治32年至大正14年(1899-1924),共計46所,其中又以稻江醫院80張床位的容...
  • 日治時期市場分布圖

    日治之前,民生用品的買賣地點並沒有特別管理,然至台灣鼠疫流行,日本政府認為必須改善台人雜亂、滋生病菌的市集,於是在台北艋舺、大稻埕設立公設消費市場,並徵收公共衛生費,此費用也成為日後推動台灣公共衛生建設的重要經費來源。此外市場也是供給台灣人回味的場址,對市場內的各式飲食與各地名產的記憶與故事,至今仍不分世代地流傳、連結、渲染。...
  • 西來庵事件研究-事件發生地區的人口結構

    西來庵事件發生地區的社會、文化型態比較特殊,以人口結構來說,據1910年和1914年的《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可知,這十五個村庄在噍吧哖事件(即西來庵事件)爆發前的人口數大約維持在19,000人左右。此外,從《熟番戶口及沿革調查綴》(1910年)...
  • 日治時期臺灣郵政事業

    日治時期臺灣的郵政事業的發端,為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軍登臺後在佔領地設立的野戰郵便局,先後設置過二十三所,至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臺灣總督府開始實施民政,軍郵機構撤銷,由普通郵政接續。當時的郵政機構結合電信業務,稱為郵便電信局。至1902年一月重新修訂郵電機構組織官制,將各郵電機構劃為一等郵便電信局;二等郵便電信局;三等郵便及電信局;郵便及...
  • 日治時期臺灣郵政事業

    明治四十年(1907)時,臺灣總督府新訂「臺灣總督府郵便局官制」,將原來「郵便電信局」改稱為「郵便局」,依舊掌管郵政及電信二方面的業務,層級則分為一、二、三等郵便局、郵便支局、郵便出張所以及郵便受取所。至大正九年(1920),為配合行政區的調整和地名的更改,廢止「臺灣總督府郵便局官制」,新訂「臺灣總督府通信官署官制」,將郵便局掌管的電信、電話業務分離出...
  • 臺灣北部地區寺廟分布圖

    移民開發與信仰中心位置有絕大關係。十七世紀以降,隨著移民遷臺、定居,連帶建立起以寺廟為信仰中心的移民社會圈。這些祭祀信仰與祖籍地所崇奉的神明、移民的職業、族群間的互動,從而形成極具特色的臺灣寺廟文化。本圖是根據《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寺廟概覽》、《基隆寺廟巡禮》、《臺灣鄉土全誌》等書,將其中明鄭至日治時期所創建的寺廟計約五百餘筆,考證出當代的確切位...
  • 部落起源神話與傳布

    對於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族而言,代代口傳的神話與傳說便是他們的歷史,故事中對事物與自然界的詮釋與理解常是該族群理解世界的方法與角度。臺灣的南島民族普遍都流傳著有關『起源地』的神話與傳說,這種關於自身來源的故事集,關照的往往是族群認同與集體記憶的投射,同時也有助於瞭解臺灣原住民的來源,或反映當初遷移至臺灣時所居的地區地貌。移川仔之藏將臺灣原住民的起源地分成三...
  • 日治時期鐵路分布圖

    1895年起,日人在臺修建鐵路,1901年淡水線完工,至1908年4月20日,基隆到打狗〈今高雄〉縱貫線全線完工通車。之後由於島上產業快速發展,臺中線所經山路造成運輸瓶頸,於1919年開始修建縱貫海岸線,1922年海岸線由竹南至彰化完工通車。另外,1917年宜蘭線〈基隆至新城〉在1924年通車,屏東線〈高雄至枋寮〉也在1941 完工通車。
  • 西來庵事件研究-首頁

    發生於一九一五年夏天的噍吧哖事件,可說是日治時期發生規模最大的武裝抗爭事件,噍吧哖是地名,即今日的台南玉井,為此一武裝抗爭事件主要戰役之地,故稱「噍吧哖事件」;又由於此事件是因余清芳(1879-1915)、羅俊(1854-1915)和江定(1866-1916)等人不滿日本殖民政府,意圖發動武裝抗爭,建立自己的領導政權,因此也稱為「余清芳事件」;余清芳等...
  • 西來庵事件研究-各地動員人數

    如果要了解噍吧哖事件的動員情形,《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以下簡稱《全檔》)有相當詳細的資料可供參考;因為該檔案不僅有1,584名參與起事者的個人資料,同時對1,393名參與者的招募過程有相當完整的記載,包括招募者的姓名等基本資料、被招募的日期、以及入會儀式的簡單描述。
  • 西來庵事件研究-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日方行軍路線圖與當地各庄死亡人數

    一九一五年八月初時,當日本軍警衝到噍吧哖去反制抗軍的攻擊時,究竟有多少男女老幼遭到屠殺?如要進一步探究某一村庄是否曾經遭到「屠庄」,可以從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找到一些佐證。我跟我的助理曾經研究過十五個村庄中下列十個村庄的戶籍資料:沙仔田、芒仔芒、竹圍 (位於今台南縣玉井鄉)、岡仔林、內庄仔庄、(位於今台南縣左鎮鄉)、菁埔寮、中坑、南庄、北寮、竹頭崎...
  • 西來庵事件研究-搜捕行動

    當然,在噍吧哖之役打勝戰之後,日本軍警仍然繼續追捕其他的參加者,不少抗軍的成員被殺死,也有十幾名成員在自宅或在野外樹上自縊而死、服毒自殺。此外,也有數百名參加者遭到拘捕,被押送到台南市的監獄接受審判。有些村庄如竹圍、北寮、芒仔芒等村的村民,原來是為了逃避戰事而避難,看到日本軍警勝利後就迅速回到村庄,盡力幫忙搜索抗軍,並將潛伏在附近的之抗軍逮捕歸案。余清...
  • 西來庵事件研究-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

    一九一五年八月初時,當日本軍警衝到噍吧哖去反制抗軍的攻擊時,究竟有多少男女老幼遭到屠殺?如要進一步探究某一村庄是否曾經遭到「屠庄」,可以從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找到一些佐證。我跟我的助理曾經研究過十五個村庄中下列十個村庄的戶籍資料:沙仔田、芒仔芒、竹圍 (位於今台南縣玉井鄉)、岡仔林、內庄仔庄、(位於今台南縣左鎮鄉)、菁埔寮、中坑、南庄、北寮、竹頭崎...
  • 西來庵事件研究-結語

    這幾年來,我和助理跑田野期間,聽過不少既悲慘又動人的故事,而最令人感動的是,雖然有這麼多村民在噍吧哖事件中遇難,但是當地倖存者和他們的後代對於當時的加害者毫無怨恨之心,反而希望大家能夠基於這個悲劇而得到歷史的教訓,以後無論如何還是要和平相處。二00一年五月中,我帶了一批中央大學的學生到玉井鄉去考察。我們訪問了一位主要報導人江炳煌先生,他是玉井望族江家的...
  • 侵臺颱風路徑圖

    本主題圖擷取了中央氣象局「1946-1996侵臺颱風路徑資料」中,三個颱風的每小時中心位置,分別是民國四十八年(1959)造成八七水災的熱帶低氣壓、民國六十六年(1977)的賽洛瑪(Thelma)颱風,以及民國八十五年(1996)的賀伯(Herb)颱風。除了逐時颱風中心位置外,每筆記錄亦包含最低氣壓(毫巴)、暴風半徑(在颱風眼的邊緣是颱風風力最強的地方...
  • 1932年臺北市街圖中的町界

    清領末期臺北府城建城(1882-1884)後,與城外的艋舺、大稻埕兩地,在聚落空間發展上,呈現所謂「三核心」的局面。為軍事目的而建的臺北城牆,後來反而變成都市發展的障礙。總督府於1904-6年間陸續拆除城牆,並在1905年公布連結起三市街的「臺北市區計畫」。1920年地方行政改行州郡制時,「臺北市」的名稱正式出現。1922年實施「町名改正」,將原有之街...
  • 臺灣西南部海岸變遷

    臺南西南部地區的開發擴增與自然環境變化是與時俱進,從荷據時期(1624)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止,臺南一直是全臺首府,重要官署與通商港口皆在此地,因而成為臺灣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重心,也是全臺開發最早的地區,因此其地貌變遷不僅是自然氣候、地殼變動、海潮流向、河道淤積等天然因素所造成,且隨著人們陸續的墾殖開發而加速環境的改變,不但造成海岸線西移約十...
  • 羅來受文物曝光 回溯左鎮記憶

    已過世50多年的台南市左鎮地方聞人羅來受,在日治和光復初年協助地方建設和文教發展,對左鎮區有深遠貢獻,近日羅家後代整理出超過千件收藏文物,除了部分捐給台灣歷史博物館,也期待公部門協助,讓這些珍貴文物能回到左鎮展出,除提供民眾瞭解羅來受開發左鎮的貢獻,也能帶動地方觀光。
您也可以使用API (應用程式介面) (see API 文件)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