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山地派出所

國民政府遷台之初,其山地政策與對山地區域大致沿襲自日人的制度與設施,唯在編制資源上卻不及日治時期的嚴謹與區隔。

國民政府遷台後,其行政制度大致承襲日人所設,唯對日治時期的「蕃地」分散成三十個山地鄉,並將其納入民政部門,適用一般法令,享有一般國民權利。另外將「高山族」改稱為「山地同胞」,便於實施特別的山地行政加以保護。至於原居於「蕃地」以外的原住民族,則因為日治時期已納入普通行政區,故歸於一般鄉鎮管理。而這兩類的區別便是「山地山胞」與「平地山胞」的籠統劃分。

至於相關的山地行政,悉依平地規定辦理,特別是原由警察主管的教育、授產、醫療、交易等項工作,分別移歸有關單位接辦。撤銷日人各級警察機關內勤的「理蕃」機構,並將原有分室、駐在所改為派出所。民國37年,為加強山地督導,特將山地衝要點之派出所改為分駐所,以較高層級單位管理之。

當初日人在管理蕃地上動員的蕃務官警共有5166人,除辦理教育、衛生、交易及其他雜物工作外,直接辦理警務工作者尚有1543人。國民政府遷台後,受限於經費與人員配置,駐在所、山地警力大幅減少,全省的山地警官只有781人,分配全省53個分駐所,235間派出所,相較日治時代的駐在所與警力分佈,明顯可見其分佈的縮減。

資料與資源

基本資訊

資料類型 科學與統計資料
語言 中文 (zho)

時空資訊

空間範圍 顯示更多
{"type":"Polygon","coordinates":[[[120.29718026518822,22.11448075521592],[120.29718026518822,24.94455878774852],[121.86822518706325,24.94455878774852],[121.86822518706325,22.11448075521592],[120.29718026518822,22.11448075521592]]]}
空間範圍.X.min 120.29718026518822
空間範圍.X.max 121.86822518706325
空間範圍.Y.min 22.11448075521592
空間範圍.Y.max 24.94455878774852

管理資訊

產製者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聯絡人 廖泫銘
聯絡人的電子郵件 veevee@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