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臺灣港口分布圖

清代臺灣港口的分佈、規模與變化和互動關係,反映了人為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的結果。由於清代臺灣各地的開發,先後有別,而形成明顯的地與差異。清領時期臺灣尚未發展承擔一市場體系,而是以港口市鎮為據點,在時間推演下,才漸漸發展出獨立的市場圈,各自與對岸各地區貿易往來。而島內各市場圈之相互流通,雖有陸路運輸,但是主要仍是依賴沿岸海運。因此,港口在清領時期全臺物貨、資訊與人口流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但是,過去臺灣史關於港口的研究,大部分侷限於臺灣某些重要港口的探究,缺乏在時空脈絡下就清代臺灣全體港口做一個較長時期、整體性的討論和比較,遂無法掌握清代臺灣港口的整體面貌。林玉茹在《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一書中,利用港口等級大小的區分,尋找不同階段各獨立社會經濟空間的主要港口,並描述以這些主要港口為中心,沿岸港口之間的互動關係與系統的形成。書中建置完整的港口資料庫,並以手繪方式,完成八幅臺灣港口分佈圖。本計畫以林玉茹《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為本,運用GIS技術將其改繪,套疊上各時期行政區劃與海岸線變遷,加上以圈圈大小表現港口等級,更能表現出清代臺灣港口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的變化。

資料與資源

基本資訊

資料類型 科學與統計資料
語言 中文 (zho)

時空資訊

空間範圍 顯示更多
{"type":"Polygon","coordinates":[[[119.44024667143825,21.826657196891123],[119.44024667143825,25.300165228707296],[122.05499276518822,25.300165228707296],[122.05499276518822,21.826657196891123],[119.44024667143825,21.826657196891123]]]}
空間範圍.X.min 119.44024667143825
空間範圍.X.max 122.05499276518822
空間範圍.Y.min 21.826657196891123
空間範圍.Y.max 25.300165228707296

管理資訊

產製者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聯絡人 廖泫銘
聯絡人的電子郵件 veevee@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