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集內容介紹
本項目工作以社會、政府及研究單位為權益相關人,分析在地重要議題,並且與三者建立關係。本年度主要工作為「議題盤點」,以文本分析及深度訪談作為研究方法,以期未來生態及環境方面的科學研究,更貼近綠島在地議題。目前研究團隊已上島3次,並完成19人次訪談。由於訪談涉及人類研究,為符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本研究已於 2023年3月25日經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以「微小風險審查」審查通過。
調查地點
綠島
調查時間
2023年
調查方法
深度訪談相較於問卷,更能捕捉動態歷程,十分適合屬於在地、小規模社會互動的綠島,藉由此方法,以了解在現代情境脈絡下在地權益關係人對在地議題的經驗、感受及意見。參與者的招募,以在地拜訪、電話詢問及藉由參與者介紹下一位參與者的「滾雪球(Snowball sampling)」方式,邀請參與訪談。
訪談時間約為一到兩小時,訪談方式為半結構式訪談法,經由第二次田野調查的前導式研究,了解訪談問題的可行性及順序調整。訪談大綱可分為三部分,首先為基礎問題,以簡易的問題破冰並藉此與參與者建立共融的信任關係(rapport);第二部利用文本分析中的分析出的前十大議題,做字卡與參與者互動,請參與者排序並利用詢問技巧探索(probe)及了解其順序理由及看法;第三部分為「照片引談法」,希望藉由敘述看見的影像,打破其自身的現象心裡假設,並發現新的了解架構及自我認知。照片引談法中使用的照片為「臺灣觀光資訊網」中介紹綠島的七張照片。
訪談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包含訪談去識別化、分段與主題分析。訪談去識別化以確保受訪者匿名性、無法從閱讀訪談稿辨別出受訪者身分為目的,將訪談稿中的直接標示符(direct identifier;包含受訪者之姓名、地址、電話、年齡、相關人姓名及相關人)以及其他能辨識出受訪人身分的間接標示符(indirect identifier)進行刪除、模糊化、符號替代等處理。去識別化後,首先將訪談稿段落化,接者辨識歸納每個段落討論的CAP(Comparative Agendas Project)議題和當地議題(local_issue欄位),並從每個段落擷取關鍵字(tag欄位)。目前已進行19人的訪談,並且完成329個訪談段落的整理,為完整保障受訪者隱私,預計確認社會訪談資料公開標準後上傳。